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学
快乐的野鸭湖之行
作者:双玉娥  发布时间:2010-09-21 14:53:43 打印 字号: | |
  经过上网搜索和朋友介绍,我们确定了“走进大自然,家庭生态游”的目标——野鸭湖湿地公园。

  在出游之前,我先给四岁半的女儿介绍了一下湿地的概念,太专业的内容她不能理解,也记不住,就大致告诉她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有“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的雅称。告诉她我们的目的地是野鸭湖——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公园。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延庆县官厅湖畔的野鸭湖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湖面和成群的野鸭。我们来得较早,景区非常安静。阳光很好,照到水面,金光灿灿;有微风拂来,波光粼粼。宽阔的湖面上有成群的野鸭,它们一会儿像南飞的大雁一样排成一字形整整齐齐地往湖中心游去,一会儿又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自由嬉戏,好不惬意。野鸭的叫声很有意思,女儿闻所未闻,一直咯咯地笑,惟妙惟肖地学。我们用自带的面包屑、馒头片给它们喂食。在这期间,女儿还将野鸭的叫声模拟成人类的语言,与野鸭“对话”。先生不时在野鸭和女儿的“对话”中穿插着动物保护的知识。大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观鸟喂鸟,寓教于乐。孩子的天性中与动物有一种奇妙的联系,她们在喂食小动物中不仅获得一种最真实的幸福和最透彻的快乐,而且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在水草茂盛,鸣禽歌唱的环境中,小动物就是她们最友好、最忠诚的伙伴。

  大门左侧有一片荷花池,上面是木质小桥,有曲径通幽的情趣。下面是成片的荷叶及成群的鱼儿,女儿随口吟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诗句。我们去的时候没有赶上荷花盛开,但硕大的荷叶铺满了湖面,有少许荷花含苞待放,“小荷才露尖尖角”。偶尔还可以看见一株亭亭玉立盛开的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是南方人,从小生活在“鱼米之乡”的长江边上,他乡又见熟悉的荷塘景色,令人神思遐想。

  湿地内滩涂纵横、水鸟众多,据说这里已经成为南北迁移候鸟的理想的中转栖息地。继续向里走,我们发现这儿不仅有野鸭,还有许多鸳鸯、灰鹤、白天鹅,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飞禽,据说这儿还有国家珍贵的保护动物金雕、黑鹳、大鸨等鸟类。特别吸引人眼球的是白天鹅,她们优雅且高傲,离岸边远远地,不愿靠近人,也不屑与野鸭为伍;她们自由自在展翅翱翔、其乐悠悠,能够栖息于此也是一般动物难得的享受。

  湿地面积很大,植被丰富、水草茂盛。绕湖的路全是土路,路的两边有许多小花争奇斗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女儿时而蹲在地上静静地欣赏野花,时而在草丛中撒欢似地跑着,她唱着歌儿,高兴地蹦着、跳着。水边有许多芦苇,还有一些被同游的教授称为马莲的植物,静静地伫立湖边。那些矮小的水生植物也不甘寂寞,在和暖的阳光下与略高一些的植物拼命争宠。

  走到深处,还能看见一些五彩的“蜻蜓”,特别是那种火艳艳的“红蜻蜓”,很是眩目。女儿辩称那根本不是蜻蜓,而是豆娘。哦,我突然想起女儿的儿童文学书中有详细的蜻蜓和豆娘的知识比较。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教诲确属真理。这些舞动的精灵,为湖面的芦苇增添了许多生机;而芦苇又成为这些生灵们的保护伞。水乳交融,融为一体,这和谐景致究竟是谁妆点谁还真是难说。

  从栈桥往里走,走到康西草原和野鸭湖的交界处,还能看见风力发电的白色大风车,高高的支柱,顶端是三片风车扇叶。听到大风车转动的呼呼声,感觉特别好,犹如回到童话中的世界。同游的朋友中有一个科委的专家,他边走边为大家讲解着风力发电、能源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发展前景,又为大家普及科学知识上了重要的一课。

  游览的最后一程是湿地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集湿地研究、科普宣传、游览观光于一体。大量的标本、图片、影像等多形式、多角度地展示湿地风光,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湿地游览的过程中,正好有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正在做一个关于湿地保护专题的纪录片。他们对我们同游的一位教授朋友进行采访。这位教授侃侃而谈,从4D环保电影《寻找麋鹿》谈到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从对野鸭湖的了解谈到目前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又为我们的湿地生态游提升了一个新的视角。

  另外,当天我们在出游活动中,还在拼车出行、自带干粮、餐后收拾垃圾等方面做到了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可能是因为景致美不胜收,女儿跟我们大人游玩全程也没有感到疲劳。之前设想的如果女儿累了,我们一定要鼓励她克服困难,学会坚持的想法根本没有派上用场。不过,下次来野鸭湖出游一定带上折叠自行车,一家人在落日的余辉下,在纯生态的环境中自由驾驶,与野鸭为伴。那一刻,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画面。
来源:北京法院网
责任编辑:双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