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法院,有这样两位退休后仍奋战在司法一线的人民调解员姐妹花——王玉秋和应春玲。两位大姐,既是院龄超过30年的资深法官,也是返聘即将满4年的调解达人。她们发挥余热、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温暖人心。
那是2017年深秋的一天中午,玉秋大姐上班路上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小轿车撞伤了右脚。从惊吓中回过神儿来的她,放心不下工作,再三交待要替她尽快向当事人说明情况,避免人家跑冤枉路。等工作处理妥当后,她才关注起自己的脚伤。恢复好后,她很快就又回到了调解员岗位,可是对于受伤的疼痛、出行的不便,她却从不向任何人提起。随着案件逐年攀升,调解岗位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增加,她工作之余,精心总结调解员工作心得,帮助大家共同提升调解效率,如此认真和热忱的工作态度,同事们都纷纷点赞。
在玉秋大姐受伤期间,应大姐接过了她手中的调解案件。固定的工作时间里,应大姐的工作量翻了两倍,一时间压力与责任倍增,嘴都急得起了水泡。但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为了让生病的好姐妹安心休养,应大姐毫不退缩地承担下来了。她说,自进入调解员岗位四年来,审判工作的艰辛,人民法官的繁忙,她都明明白白地看在眼中。而调解工作,是减少当事人诉累、化解争议的重要法宝,所以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候,越是要勇于担当。
调解员工作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两位老师如此热爱呢?其实,这项工作,考验的不仅仅是调解的业务能力,更是耐心和责任心,比如,需要适应当事人十次有九次拒接电话的尴尬,面对被当成骗子的质疑;需要考虑到当事人法律素养的差异,把其中的法理与情理一点点地讲透,一步一步地争取双方当事人的配合;需要应对家长里短、三角债务、邻里物业纠纷这些矛盾重重的案件。面对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艰辛,两位老师却说,任何一项有价值的工作,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但是,倘若用心投入,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调解员工作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调解员的穿针引线,促成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使三方通过共同努力,促成矛盾的实质性化解。如此,既可以增加双方当事人与法院沟通的充分性,又可以减少当事人参加开庭诉讼的奔走劳顿,缩短当事人从开庭到执行环节的等候期,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好事儿。
寒来暑往,这四年时间,她们退而不休,累计为司法事业奉献近11520小时,风雨无阻。她们说,自己只是发挥力所能及力量的返聘干部;当事人说,她们是公正可靠的人民调解员;法院的晚辈们说,她们是可爱可敬的好榜样。她们就是昌法人,用司法为民的宗旨,敢打硬仗的担当,吃苦耐劳的作风,捍卫着公平正义。她们将青春奉献给司法事业,她们的青春也因司法事业永不褪色,如绽放的红梅一样鲜艳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