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放弃回迁房中属于老伴的部分,留给儿子。”经过调解员做工作,李老太在法庭上说道。昌平区小汤山镇土沟村村委会的会议室内,昌平法院天通苑法庭卢志成法官正在对李老太和子女们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简易的临时法庭内坐满了旁听的村民,他们与李老太一家有着类似的困扰。2009年,土沟村整体拆迁,村民们与开发商签署了拆迁补偿协议和定向安置房认购书。今年以来,回迁村民陆续接到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通知。十年间,被安置人员家庭关系、人口数量等发生较大变化,村民办证遇到了不少麻烦。李老太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因部分被安置人员去世、离异等,产生了继承、分家析产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回迁房的权属可能发生变化。相关权利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对房屋的归属达成一致并经法院确认其效力,或者通过诉讼程序由法院直接作出生效判决,村民们才能顺利办理不动产登记。”卢志成法官继续说道,相对于诉讼而言,“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更加高效、便民、经济,且不激化矛盾。
为帮助回迁村民厘清房屋归属问题,尽快办理房产证,卢志成法官将巡回审判搬进了村委会,他希望通过这场法治“公开课”,引导存在同样情形的其他村民们,也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妥善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仅用时两小时,九起申请司法确认案件全部完成。
当天,在土沟村村委会,昌平法院还举行了法官联系点挂牌仪式,这是该院设立的第10个法官联系点。随后,昌平法院与小汤山镇司法所、土沟村村委会等联合召开诉源治理工作联席会,共同探讨建立纠纷信息互联互通、突发矛盾联防联动的双向合作工作机制,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法官会不定期开展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民调指导、司法确认等工作,为村民提供定制化、便捷化司法服务。”昌平法院邢颖副院长介绍道,该院将努力把法官联系点打造成村民调解的驿站,让纠纷化解在“第一道防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为实现诉讼服务力量下沉,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昌平法院坚持关口前移,主动“走出去”,在辖区各街乡与村设立“法官联系点”,搭建全覆盖、无盲区的“院、站、点”三级治理网络。
挂牌仪式结束,天通苑法庭李炜鑫法官为村民们带来了法官联系点成立后的第一课,他从法定继承顺序、遗嘱形式、遗嘱效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课后,还对村民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昌平法院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完善源头预防和多元解纷模式,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减压阀”作用,打造矛盾化解的“立交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解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