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学
新生
作者:于静航  发布时间:2019-09-28 14:52:00 打印 字号: | |

今年四月末的一日清晨,我起了个大早奔向校车,从海淀赶赴昌平。在法大的三年间,这条路线我早已驾轻就熟地走了许多次,而今这一短暂旅程的终点却由昌平校区变成了昌平法院。很奇妙的是,在昌法大楼前站定的那一刻,此前所有的忐忑与焦灼瞬间归于平静,心中只余无限感慨。这座庄严方正的建筑驻于朝阳下,仿若在汲取每一束光的力量,我背好了小书包,深吸口气告诉自己,这里便是我今后要奋斗的地方。

说起来,与法院的缘分于我而言可以称得上是“命中注定”,因为就在我出生的前两年,我的爸爸刚刚成为了一名法院干警。少时不谙事又忙于学业,对爸爸工作的认识仅限于一份神圣而神秘的职业,但耳濡目染仍是少不了的。我一直相信人性本真,对于公平正义和司法威仪的敬慎向往可能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更遑论是与它更为接近的我们。到了高考抉择的时候,学法似乎成为了法院干警子女理所当然的选择,看着身边从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一个个考入了法学专业,我也早早就笃定了自己内心的选择。但遗憾的是,报考时阴差阳错,我终是与期待已久的专业失之交臂。

大学毕业后,凭着那积极与岁月抗争的一点不甘,我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当初这个决定也是乘着一个十分偶然的契机,做得草率又逞强。从零基础开始自学备考听起来实在不是一件让人那么快乐的事情,但在自找压力的同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律法之奇妙,规矩之魅力,也坚定了自己“一条路走到黑”的勇气和信心。相信了,路才会越走越顺,三年后的今天,我又考入了昌平法院,虽然毕业考公这个过程也是又难又险,好在最后还是被昌法这个沉沉的果子砸中了脑袋,硕果甘甜就是斩棘之苦的最好慰藉。

毕业的一阵阵忙活都尘埃落定后,我来到了昌法,被分派到立案庭速裁组开始人生的新业务。很巧的是,速裁也在经历司法改革后的新建重组,我也算见证了它从搭砖建瓦到有条不紊的过程。学生时代飘在纸面上的“司法实践”终于变成了一份份材料、一摞摞案卷的真实景象。在这里,我在点滴的日常工作中收获了许多实用的新知识,也遇见了悉心指导的老师和前辈,遇见了可爱的同事和伙伴,因为他们的包容与扶持,我入职之初的慌乱心情渐渐平稳下来,也更深感荣幸能与速裁组一起经历“新生”,共同成长。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团队何其艰辛,在我未曾经历的从前,还有太多的动人故事,太多的心血积筑;在我即将经历的未来,也一定有更多的兢兢业业,更多的精诚倾注。如今,各项工作都在多方努力下有序地走上了轨道,而我今后也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向各位前辈取经,克服困难,无怠学习,塑造起严谨高效、具有奉献精神的全新面貌,不辜负昌法,也不辜负自己。

从起点到新的起点,我通向法院的路途确是由许多个偶然与走运铸成的,但若不是有无数个苦大仇深啃书的夜晚作基奠,我也许不会走得这样踏实。实际上,无论是北京,法大还是昌法,我都对其怀着真挚的感恩之心。因为踏上了这一程,我才见识到了太多太多无比出色而又不懈努力的人,才不甘再沉溺于每日两餐三觉的荒唐生活,知渺小而肯攀登。也许我的这些三两付出在真正优秀的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但于自身而言,我仍然感谢那个在朝着目标奋力奔跑的自己。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来到星火街9号这座小院里,坐在有些陌生的办公室中,我细细回想着自己走过的历程,才感怀这一路而来,坎坎坷坷兜兜转转,最终我竟还是回到了这里,回到了法院工作中,回到了自己的初心里。也忽觉自己何其有幸,在青春的短小尾巴中,还能博最后一股劲头,拖着老胳膊老腿和已不大灵光的脑袋,奋力地向上伸手,够到了自己的梦想。我总在感慨,这是一件多么浪漫而值得的事情,我不知在以后的人生中,还会不会有这样无畏的勇气去放任自己的执念,但至少这一次,我铭记无悔。

从今起,惟愿头脑清明,心怀坦荡,灵魂不阿,初心长存。研途不尽,职守方始,博观,守正,秉公,为民,谨记于心。

 
责任编辑:王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