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学
劲松小记
作者:蔡文效  发布时间:2020-01-23 12:07:34 打印 字号: | |

因怯与大美山川同框,错过了诸多稍纵即逝之美。无奈之下,借手中之拙笔,在记忆里勾勒些发黄而模糊的印记。曾听闻,文房四宝书写徽风皖韵、徽商故里迎八方来客。奈何鼠目寸光,无法书写故乡之美。思来忖去,就邹一邹鄙人眼里的劲松吧!

云海已翻遍,黄山入深秋。奇松醉于冬,生于怪石中。温暖的清泉,轻抚白雪之朦胧,仰望劲松之奇俊。古之有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奇,不止于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山之清凉,而是特色风光尽入囊中。黄山之奇,奇在劲松之俊美、劲松之险峭、劲松之坚韧。

四季之中,最美的还是冬天的她。初冬的黄山,当你站在她厚重的肩膀上放眼望去,极目所见皆是她执着的傲然。绵延百里的劲松,他们在风霜的考验下青翠且挺拔。有的循峰穿石,破岩而立;有的临崖绕穴,侧身迂行;有的与顽石作战,非要比个坚强;有的则将挺拔的身躯擎上霜露的悲鸣;有的虬枝静卧,似乎是在等待;有的横斜溢出,似乎笑傲寒冬;峭壁、崎岖、层峦叠嶂,丝毫难不倒这一株株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劲松。他们在缝隙中寻找养分、在险峻中创造生机、在寒冬中战天斗地。

劲松之奇俊,虽惊不了天地、泣不了鬼神,却仍令我乐不思蜀、回味无穷。大约在一三一四年的初冬,我在安徽老家的寒舍里一筹莫展,准备着看似遥远却又让人苦恼的、乱七八糟的考试。整日的学习,我已经记不清自己背诵了多少法言法语和用过多少支记录自己汗水的笔,脑子里满是混沌。考试临近和压力剧增的冬夜,狂风用力地敲打着窗户,似乎是想让我退却,又似乎在告诉我万般不能。我的内心的确也有一股儿恐惧的火苗,随着风的问候,油然而生,铺天盖地地敲打迷离的我。我寻思着,若有惆怅的自己,不如选择离开书房走向自然,向山川寄兴,向万物求安。于是便孑然一身,带着寻觅和思考,鬼使神差地来到了黄山脚下。在黄山脚下时,与身居附近的老者攀谈,得知黄山之中的泥土十分稀少,但在坚硬的花岗岩之中仍然有生命的存活时,我反复思忖这种奇迹的缘由。思及此,我便加快了也曾在黄山上迈出的稚嫩步伐,期待与他们再次相遇。黄山冬日的回响,素裹新妆,那是寒风凛凛中,孤独与喧闹相拥而泣所留下的满地白霜。我看到了初冬的寒霜中,依然葳蕤的孤独郎与寂寞芳。

感谢大自然的赠与,感谢自己在黄山中一株株劲松身上所受到的感染,他们让我在狂风呼啸的诘难中更加冷静与坚定,就像在陡峭的悬崖上深沉的孤独;他们让我在不断积淀的知识中更加自信与从容,就像在舒展的平原上自在的热烈。翻滚的云,洁白的霜,寂静的山,让我如痴如醉,陶醉于此山此景之中,我不想别离这般梦境……

黄山生劲松,云海雾渺茫。风狂峭壁险,执着笑寒冬。时过境迁,我已经走出温暖的被窝,迈入了职场的人海中。回想起过去的一幕幕,莫过于我发黄的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支笔,这就是我的世界。得益于黄山自身独特“奇”的芳香和生长于她身上那些劲松的“坚”,我来到了新的环境,书写着一个乡村少年的故事。

 


 
责任编辑:王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