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法官帮我们追回损失,太感谢了!”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法庭,7位拉着行李箱的阿姨围着杨杰法官连连道谢。
原来,7位阿姨是舞台剧的演员,因所在的公益演出剧组突然宣布解散,服装押金却迟迟没有返还。于是阿姨们将剧组制片方诉至法院,这不,在杨杰法官的耐心调解下,用时2小时,双方当庭握手言和。
2017年12月,某国际老年文化俱乐部成立了名为《汉千年》的舞台剧剧组,并公开招收宫女组演员,原告王女士等7位阿姨通过朋友介绍,来到剧组担任演员,她们中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已58岁。此后,大家在海淀区某场所排练舞蹈。
2018 年3月,剧组制片人姜女士在剧组会议上向全体演员承诺:不会收取演员们任何服装费用,也不会损害到每位演员丝毫利益。然而,两个月后,剧组以没有固定场所、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为由,要求演员自己保管服装,并交纳服装押金3300元。
2018年7月,经过7个多月的辛苦排练,舞台剧在北京民族剧院华丽亮相。好景不长,2019年6月,仅巡演过五六场的剧组通知放假。三个月后,剧组首次恢复排练时,姜女士突然当场宣布剧组解散,但服装押金不予退还。于是,王阿姨等7名演员将俱乐部及制片人姜女士诉至法院,要求退还押金并发放演出的录像光盘。
“收取押金时,剧组承诺专款专用,演出结束后押金会退还给我们”, 庭审中,原告王阿姨说道,剧组还承诺,会为大家制作首场演出录像光盘、带大家到国内外巡演……但这些口头承诺均未兑现。
“大家都是义务演出,因为热爱唱歌跳舞才加入剧组。”另一名原告熊阿姨表示,剧组成立两年来,演员无任何报酬,排练和演出的交通、餐饮等相关费用,全由演员自行承担。后来剧组没有了固定排练场所,大家只得拎着又重又大的行李箱,分批奔波于多个临时排练场地,有些排练场地环境十分简陋,连座椅都没有,需要演员自带小板凳。
“谁收的押金,找谁要去。”被告姜女士称,演员的服装押金是总策划小许以俱乐部名义收的,这笔钱并没打到公司账上,而是装进了小许的个人腰包。姜女士表示,成立剧组不为盈利,只是满足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情怀,自己也自掏腰包投资了很多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双方都认为自己占理。在争议较大的情况下,杨杰法官耐心梳理案情,积极发挥化解双方矛盾的纽带作用。
“押金收据上盖有俱乐部公章,公司应承担还款责任。”承办法官杨杰耐心释明相关法律,姜女士最终愿意退还服装押金,但并不同意全额返还。同时,姜女士强调视频已经上传到网上大家可以自行下载,不再提供录像光盘。
“大家从排练到登台演出,服装也有折损。演出视频网上都有,被告也诚心为大家做了相册留作纪念,双方各退一步是最好的选择。”经过法官将心比心的说和,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阿姨们一致同意被告退回70%服装押金。当庭,姜女士将押金包成红包,予以退还。
仅用两小时,7起案件成功调结,阿姨们终于要回了押金。由于老年人精力有限、风险意识薄弱,容易成为弱势群体,为此,昌平法院开辟老年人立案“绿色通道”,对涉老年人维权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老年人群体依法维权、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