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的疫情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造成了不便,也为提高和创新司法为民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如何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下,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强烈需求,全国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积极创新突破,适应新形势要求,适时完善推出了一系列为民、便民措施,真正做到了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不停摆”,实现了诉讼群众和法院干警的“双安全”。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创新无接触式诉讼服务,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法院建设了“云法庭”系统,制定并完善了在线诉讼规则,使当事人仅靠一台手机或一台电脑设备就能实现随时随地参加诉讼,避免了线下庭审的人员接触和聚集,极大地降低了感染病毒的风险。疫情形势好转后,“云法庭”系统仍积极发挥其作用,对于远在外地或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采取线上庭审能免去其来法院的路途辛劳,有效降低了诉讼成本,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另一项重大便民举措是上线了“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避免了申请人在法院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来回奔波,申请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网上保全和网上担保,通过一站式网上保全服务,大幅提升了财产保全的效率,同时有效助力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各地进一步完善了移动微法院平台建设,疫情防控期间的网上立案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切实方便了当事人及律师的远程立案、跨域立案。新近推出的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也已上线运行,满足了律师的开庭排期避让、调查取证、网上阅卷等需求,为律师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智慧精准的诉讼服务。文书线上送达的大力推进,也便捷了当事人领取、阅读文书,解决了当事人来院领取不便、收取快递不便等困难,电子文书可备份、易保存,避免了当事人遗失纸质文书后补领的不便,同时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此外,各地法院积极推出的“夜间法庭”“假日法庭”“旅游巡回法庭”“田间法庭”等就地审理工作模式,让当事人在家门口、田间地头、景区街道等就能参与诉讼,充分照顾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地理距离和时间限制,真正实现了送法下乡、送法上门的便民服务,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畅通了权利保护通道。
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人民法院的脚步没有停歇,始终坚持群众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立足群众生活实践,不断拓展创新司法为民的新渠道,推出一项项便民举措,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司法的近距离,增强了对司法工作的认可与信心。
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有新要求、新期待,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法院定会紧跟时代需求,驰而不息开创更多利民、便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在参与诉讼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力量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