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抓三端 筑三防”,昌平法院解码诉源治理新模式
作者:牟文洁  发布时间:2022-11-04 14:42:07 打印 字号: | |

    为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同时有效求解“人案矛盾”方程,今年以来,昌平法院积极推行“抓三端 筑三防”诉源治理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11月3日,该院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机制新闻通报会,介绍相关工作及成效,并通报六起典型案例。

    “截至10月底,案件同比下降三成,结收比超100%。”通报会上,昌平法院晒出诉源治理“成绩单”,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宝武介绍道,昌平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大局。

    聚焦前端治“未病”,“1+2+3”叠加形成“无讼”第一道防线,使纠纷防于未发。为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前端,昌平法院深化12368“一号响应”、推行“双百分百”党建引领机制、搭建“庭、站、点”三级治理网络。今年以来,该院先后办理诉源治理需求工单200余件,18个党支部、268名党员百分之百参与共建、深入基层。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与流村镇、阳坊镇等多个镇街共建“无讼村居(社区)”,“包村法官”“社区法官”“驻校法官”开展矛盾调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指导调解等各类司法服务78次,做到法润乡土、情牵社区、德浸童心。

    聚焦中端治“欲病”,“面线点”结合形成“止讼”第二道防线,使诉讼防于未成。对于已经形成的矛盾纠纷,“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出台加强诉调对接的多项制度,扩大诉源治理“覆盖面”。以“多元调解+速裁”为抓手,前端结案占民商事案件72%,畅通诉源治理“流水线”。推出物业公司“信用评价机制”、涉农地纠纷“三维联动机制”等创新举措,针对类型化案件进行示范诉讼,找准诉源治理“切入点”,达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社会效果。

    聚焦末端治“已病”,“全流程”把控形成“息讼”第三道防线,使案件防于未衍。对于进入诉讼的纠纷,树立全院“一件案”理念,“立审执监访”各流程有机配合,并建立“院庭长监督管理-专业法官会议集思广益-审委会会诊研判”递进式消解机制,形成诉内治理闭环。强化“一堂清”的定分止争模式,裁判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20%。并通过案件审理,靶向施策、定向普法,发布典型案例、司法建议、白皮书等,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从“未诉先办”向“不诉自办”转变。

    “多亏了法官的司法建议,我们小区步道顺利完工啦!”市人大代表,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向回天地区法官工作站社区法官表示感谢。据悉,在昌平法院通报的该起典型案例中,小区健身步道建设之初,部分业主质疑施工合法性。社区法官在接到居委会的“法律求助”后,详细了解项目情况,第一时间梳理法律风险,从业主知情权、撤销权等方面着手,向社区发送诉前司法建议,居委会严格履行公告和业主决议程序,潜在涉众纠纷“无讼”化解。

    此外,通报会上,法官们还从12368热线对接“吹哨报到”、山区巡回审判、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涉农地纠纷“三维联动”机制等多角度通报了其他五起典型案例,介绍昌平法院在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中的有益司法实践。

    “感谢法院响应镇街需求,多次解决我们的难题。”流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暴玉金介绍了昌平法院与流村镇开展诉源治理共建以来的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思路,希望今后依托诉源治理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与法院的联动,让辖区群众成为诉源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终受益者。流村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张晓东,党委委员、副镇长胡海文,及部分区、镇人大代表参加新闻通报会。

    当天,昌平法院与流村镇共同打造的“诉源治理工作站”在流村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揭牌成立,这是该院在辖区内设立的第一个“诉源治理工作站”。昌平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杨杰在工作站敲响了“第一槌”,对流村镇多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就地开庭、就地宣判,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宣判结束后,原被告双方均表示不上诉。原告村民刘先生感慨道:“没出村就把事儿解决了,太方便了!”

    今后,昌平法院将继续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为着力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探索诉源治理新实践中积累更多“昌法经验”。


 
责任编辑:王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