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法院,我们的单位,位于西环路62号。在僻静的后院,档案楼和宿舍楼之间,生长着五棵与楼房试比高的香椿树。
如此整齐,肯定是人栽的!如此高大,肯定是有年头了!然而问了多位“老法院”,没有人答出是谁、何时种的,只是朦胧记得,1984年,法院从政府街搬过来时,香椿树就应该在。这样算下来,至少也有40岁了,虽然不曾被人关注,但不影响它们韧性生长。成长中,它们见证了昌平法院的发展变化,自己也成了昌平法院的历史。
香椿树原产我国,作为本土乔木,分布于全国各地。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很少感染虫害。香椿树的萌蘖性强,栽下的是一棵,几年后周边会生出一簇簇。它和石榴、萱草、桂树等,被看成是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象征,“椿萱并茂”的吉祥语就缘于此。怪不得,在高大挺拔的香椿树之间,还有一棵铁锨把粗的小树,由根系拱土而出,正向阳生长。
香椿属木本,民间称为“树上的蔬菜”。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有2000余年历史。从汉代遍布大江南北,到唐代作为皇家贡礼,再到明清,香椿则闻名海内外。
北京巷陌间一直保留着食香椿的传统。过去的平房院子里,多见种有香椿树,不仅得到一片荫凉,还能让邻里间相互饱饱口福。
香椿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美食,也就是“谷雨”前后那么几天。老话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采食早春嫩芽,紫中带红,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钙、磷、铁、钾、锌多种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具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药用功效。香椿中还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比如有丁香气味的石竹烯、茴香气味的榄香烯等,吃在嘴里脆嫩新鲜,香味醇浓,味美爽口,齿颊俱芬。
在昌平法院,干警们期待着四月中下旬“吃椿”。每到这个节骨眼,法警大队的小伙子们手持长竹竿,竿头绑有钩子,一系列富有经验的操作,从枝丫上掐下嫩芽,待盘旋着缓缓落地,拾起并放入篮中,沁人心脾的清香在手中传递,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些许工夫,小伙子们带着幸福的喜悦,将满满的“收获”交到院机关食堂。接下来,轮到食堂的“大师傅”们显身手了,自信满满的状态中足见功夫了得。香椿芽在他们手里,凉拌热炒,可鲜食,可腌制,魔术般变成多道美食。
凉拌吃可保留香椿原味,将香椿焯水后切碎,和其他食材拌食即可。有凉拌香椿芽、香椿拌黄豆,尤其是香椿拌豆腐,撒上盐再点些香油,青白相间,香椿的纤维和豆腐的滑嫩在嘴里冲撞、融合,色味俱佳。还有一种老北京的经典吃法,将焯好的香椿切碎,放入炸酱面中作菜码儿,唇齿留香,特提味。
热炒吃稍显复杂,需要将切碎的香椿二次烹饪。有香椿炒鸡蛋,香椿中的谷氨酸和鸡蛋中的核苷酸,会在热火烘炒下,让两种食材的味道充分散溢,一股醇香感。还有“炸香椿鱼”,“香椿鱼”并非鱼,是把香椿裹上特制面糊放入油锅里炸,脱掉水分的香椿变得异常轻盈,膨胀起来形如小鱼,故得此名。炸过的香椿叶脆如蝉翼,轻轻一咬,一米外都能听见“咔哧”声,蘸点椒盐,能香人一跟头。
自给自足的美食端上了餐桌,干警们在午餐中大快朵颐,香椿“嚼之竟日香齿牙”,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幸福感在不知不觉间流露,感激香椿树的奉献,感谢前人的栽种,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春去秋来,一年一度的香椿珍馐告一段落,然而对“吃椿”的欲罢不能,成为记忆中的味道。秋冬交换,香椿落叶,为来年春天发芽积蓄力量,让人不禁期待着下一个“谷雨”到来。
人生中美好的东西有如这香椿树芽,随着立冬漫忆昌平法院的香椿树,也是一种思念吧!宿舍楼、档案楼,家园、时光,宜居环境、宜业法院,或许更是一种纪念吧!